中國銀聯舊標誌
中國銀行卡通用卡面設計
銀聯標誌
編輯
銀聯標誌最早源於中國銀聯成立之前銀聯網絡系統的開發試運行初期,由具計算機及圖學背景的試運行負責人根據多元合一、海納百川、穩健發展的要求構思,由俗稱「天使顏色」的紅、藍、綠三元色塊排列設計分別代表誠信合作、穩健暢通、安全保證之意,並配上白色中文字「銀聯」。該標誌最早於1997年註冊並在深圳推出試用,中國銀聯成立後移交中國銀聯。
2001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統一啟用「銀聯」標識及其全息防偽標誌的通知》(銀發〔2001〕57號),中國銀聯標誌正式啟用。2002年1月10日,不少銀行及金融機構開始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五城市發行帶有銀聯標誌的銀行卡,後逐漸擴展至整個中國大陸。
2005年10月18日,中國銀聯啟用新標誌,對舊標誌的三色塊的顏色、面積、傾斜度等局部要素做了微調,並增加了英語UnionPay。目前,舊標誌的銀聯卡將和新標誌的銀聯卡一起流通使用,舊標誌的銀聯卡將逐漸不能使用。
在使用銀聯的標誌上,由於銀聯擔心使用新標誌會因與在海外推廣的舊標誌不同而導致海外商戶拒絕接受銀聯卡,故而統一國內借記卡和人民幣單幣信用卡使用新標誌,國際借記卡和雙幣信用卡仍使用舊標誌。直到2009年初開始各銀行的雙幣信用卡開始逐步更換使用新銀聯標誌。
銀聯在中國以外的部分國家和地區當地發行的銀行卡上部分銀聯標誌無簡體中文「銀聯」字樣,只有英文UnionPay字樣。
特徵
編輯
銀行卡正面印刷了統一的銀聯標誌圖案(部分卡片設計可能會使用單色標誌);
卡片背面使用了統一印有「銀聯」字樣的簽名條;
貸記卡卡片正面的銀聯標誌圖案上方加貼有統一的全息防偽標誌(部分卡因設計緣故設在背面);
銀聯標準卡的卡號前兩位銀行識別碼(BIN)為62。
卡等
編輯
普卡
金卡
白金卡
尊尚白金卡[來源請求]
鑽石卡
鑽石Prestige卡
全球使用
編輯
在台灣,目前尚未有銀行發行銀聯卡,可在中華郵政、中國信託、國泰世華銀行、匯豐(台灣)商業銀行、臺新銀行、臺灣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自動櫃員機使用銀聯卡。此外,在美國[19]、日本、韓國[20]、新加坡[21]、哈薩克斯坦、蒙古國和俄羅斯也有銀行推出銀聯標準卡,方便當地人士到中國時使用。
在日本千葉縣一家酒店的餐廳的銀聯使用標誌
一家位於日本東京秋葉原的免稅店門口的銀聯使用標誌
截至2017年9月在中國大陸以外共有160個國家或地區可以使用銀聯卡,如下:
亞洲
香港
澳門
臺灣
日本
南韓
馬來西亞
泰國
新加坡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越南
柬埔寨
蒙古國
哈薩克
阿聯酋
黎巴嫩
印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巴林
斯里蘭卡
汶萊
敍利亞
也門
伊拉克
約旦
孟加拉
尼泊爾
馬爾代夫
老撾
阿曼
巴勒斯坦
科威特
烏茲別克
塔吉克
卡塔爾
吉爾吉斯
格魯吉亞
緬甸
阿塞拜疆
以色列
沙特阿拉伯
土耳其
歐洲
英國
法國
德國
荷蘭
丹麥
意大利
葡萄牙
瑞士
奧地利
比利時
拉脫維亞
盧森堡
摩納哥
列支敦士登
聖馬力諾
俄羅斯
西班牙
希臘
匈牙利
波蘭
瑞典
捷克
挪威
萌島
法羅群島
冰島
愛爾蘭
梵蒂岡
羅馬尼亞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亞
馬爾他
白俄羅斯
塞浦路斯
保加利亞
直布羅陀
根西
澤西
芬蘭
克羅地亞
美洲
美國[22]
加拿大
格陵蘭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波多黎各
巴哈馬
委內瑞拉
哥斯達黎加
秘魯
蘇里南
馬丁尼克
哥倫比亞
厄瓜多爾
古巴
美屬維爾京群島
大洋洲
澳洲
新西蘭
關島
巴布亞新畿內亞
斐濟
湯加
所羅門群島
瓦努阿圖
紐埃
薩摩亞
庫克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法屬波利尼西亞
非洲
埃及
南非
阿爾及利亞
吉布提
肯雅
烏干達
博茨瓦納
贊比亞
毛里裘斯
塞舌爾
南蘇丹
加納
岡比亞
蘇丹
科特迪瓦
塞內加爾
多哥
留尼汪
貝寧
馬里
科摩羅
馬拉維
喀麥隆
盧旺達
尼日爾
馬達加斯加
塞拉利昂
赤道幾內亞
幾內亞
津巴布韋
尼日利亞
坦桑尼亞
摩洛哥
埃塞俄比亞
布基納法索
毛里塔尼亞
乍得
萊索托
斯威士蘭
安哥拉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
畿內亞比紹
加蓬
中非
布隆迪
利比里亞
有關可用地區的最新情況,請訪問銀聯國際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簡體中文),查看頁面最上方「銀聯卡在全球」下拉菜單。
閃付
編輯
主條目:閃付
閃付EMV標誌
閃付(QuickPass)是銀聯卡引入EMV(或PBoC)晶片後利用射頻識別技術所推出的一項非接觸式付費功能,其類似於萬事達的Mastercard Contactless或Visa的payWave。閃付可以讓銀聯卡在不接觸商戶POS機的情況下完成支付,大量節省了支付的時間。閃付通過近場通訊(NFC)技術還可以在如 Apple Pay、三星智付等支持銀聯手機閃付的電子錢包中使用,實現無卡交易。
雲閃付
編輯
主條目:雲閃付
由銀聯聯合各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推出的一款流動支付APP。
銀聯雙標卡
編輯
中國大陸
編輯
雙標卡是銀聯卡中同時標識兩個發卡組織(一個是銀聯,另一個是非中國的發卡組織)的卡種,用於解決國外發卡組織參與中國金融交易的限制和銀聯在國外的低適用性的問題。在2002年銀聯成立前,就有國外發卡組織與國內商業銀行合作發行對應信用卡,在銀聯成立並限制國外發卡組織參與中國金融交易以便監管後,國外發卡組織為了拓展國內的市場而銀聯也需要藉助國外發卡組織拓展國外市場,而採取聯合發卡的策略。最早的發行記錄為2002年12月,由招商銀行與萬事達聯合發行雙標雙幣(人民幣和外幣美元)卡。[23]
這種信用卡在國內銀聯POS消費使用銀聯的交易通道結算,而在國外POS消費則以對應國外發卡組織的交易通道結算。在中國國內人民幣結算上,中國政府堅持只能通過銀聯交易通道結算,而以此限制國外發卡組織在國外發行的信用卡在國內使用。
隨着電子晶片信用卡的發展,銀聯的晶片標準與國外發卡組織的標準不通用也限制雙標卡的改良(中國國內發行的信用卡只有磁條信息是雙發卡組織識別,電子晶片必須為銀聯標準)。(早期中國工商銀行曾發行過雙標晶片卡,但並不是採用PBOC與EMV雙應用晶片,而是採用EMV晶片+銀聯磁條或EMV+PBOC雙晶片雙標)[24][25][26][27]由於自2015年1月1日開始,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國內發行銀行卡必須帶有電子晶片,曾被認為可能會阻止不合規的雙標卡繼續發行。最終在2017年5月12日公布的《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早期收穫》中確認,中國的發卡組織允許繼續發行雙標雙幣卡,並且允許非中國的發卡組織申請中國國內的金融結算業務許可,原先有的雙標卡產品(磁條卡)仍可以繼續發行。[28]
但由於上文的晶片標準的衝突與安全性問題,各銀行在2017年後基本沒有出現新的雙標卡產品,而是開始推出「1+1」單標套卡(一張銀聯加上另一張萬事達或VISA等境外組織卡搭配使用,兩者共享額度)[29]。直到2021年,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銀行經過各方面的允許,限時發行2022北京冬奧銀聯VISA雙標信用卡,卡號以40開頭,帶有Visa標準晶片,分有VISA金卡,VISA白金卡,VISA無限卡三個級別。是首款「銀聯-Visa」雙標晶片卡產品,也是首款經過允許插入非奧運會指定卡組織的奧運會主題信用卡,[30][31][32]該款卡於2022年6月停止發行。
此外,美國運通通過其設在中國大陸的子公司——連通於2020年6月13日取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後,也開始逐漸停止「雙標卡」的發行。2023年3月,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出通知,將停止發行美國運通與銀聯的雙標卡,存量卡到期將改發單標運通卡,另外其他發卡銀行也發出通告,將會逐步停發雙標卡,存量卡到期改發單標非銀聯卡的通知[33]。
2025年4月10日,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發布公告,自2025年5月24-26日,將存量「銀聯-Visa」雙標磁條卡升級為採用PBOC與EMV的雙應用(支持境內外銀聯網絡線上線下支付交易、境外Visa網絡線上線下支付交易)且具備銀聯及Visa品牌接觸式(插卡支付)和非接觸式(拍卡支付)功能的雙標晶片卡。[34][35][36][37]
2025年4月11-18日,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廣發銀行也陸續發布了「銀聯-Visa雙標信用卡服務升級的公告」,公告升級時間為2025年5月29日-2025年6月9日。[38][39][40][41][42][43]
海外
編輯
在韓國,俄羅斯,泰國,緬甸,巴基斯坦,蒙古等部分國家發行的銀聯卡,有與本地卡組織合作發行而成為另外一類雙標卡。截至目前,海外銀行發行的銀聯卡有與BC卡,Mir,KoronaPay(獨聯體),MPU(緬甸),1link(巴基斯坦)的雙標組合。
此外,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的海外分支機構也有發行與當地支付系統適應的銀聯雙標卡,如加拿大的Interac,澳大利亞的eftpos,馬來西亞的mydebit等。
韓國大邱銀行發行的銀聯BC雙標卡
緬甸KBZ銀行(英語:Kanbawza Bank)發行的銀聯MPU雙標信用卡